發布日期:2021-01-29 16:39:58 閱讀次數:2173
梅里雪山與滿天繁星倒映在寧靜的湖面上 胡超 攝
一個個千億級綠色產業落地生根、蓬勃發展,不僅使云南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突破,打破“一煙獨大”工業格局,更讓云南經濟發展換擋提速,在呵護綠色、追求最美中走出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。
人人都是受益者,人人也是行動者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彩云之南正從愿景變為現實。
湖面碧波蕩漾,天空白云朵朵,紅嘴鷗翩翩飛舞,市民游客在岸邊觀鷗賞景。
“滇池不臭了,水也越來越清了,就像回到小時候。”望著漸漸恢復昔日光彩的“母親湖”,40多歲的昆明市民陳嘉佳感嘆萬分。
盤龍江滇池入湖口 資料圖
近年來,隨著治理保護工作的推進,曾被嚴重污染的滇池水質逐年提升。2016年,滇池全湖水質由持續20多年的劣Ⅴ類改善為Ⅴ類;2018年,滇池全湖水質上升為Ⅳ類;2020年,滇池連續第三年全湖水質達到Ⅳ類。
滇池水杉濕地風景 資料圖
滇池的復蘇,是云南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的縮影。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處長周曙光說,“十三五”以來,云南堅持最高標準、最嚴制度、最硬執法、最實舉措、最佳環境,舉全省之力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“三大保衛戰”和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等“八個標志性戰役”,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
陳啟發 攝
云南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,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核心和交匯區域。截至目前,全省有高等植物19333種,占中國50.1%;有原生脊椎動物2242種,占中國51.4%。“云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、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,我們要以全球視角來謀劃生態保護。”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衛斌說。
華坪縣地處滇西北金沙江畔,曾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。因無序開發,全縣生態一度遭到嚴重破壞,水土流失嚴重。
20世紀90年代,華坪開始謀求減“黑”增“綠”轉型發展——有序關閉礦井,化解煤炭過剩產能,依托良好的光、熱、水資源,力推芒果種植。
在麗江市華坪縣榮將鎮龍頭村果子山上,兩名果農將采摘好的芒果搬到車上(資料圖)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
經幾十年耕耘,芒果產業已成為華坪縣的長效支柱產業。種了13年芒果的華坪縣石龍壩鎮臨江村村民王道相種植了300多畝芒果,年產值200多萬元。
傳統產煤大縣華坪由“黑”向“綠”的轉身,是云南加快綠色發展步伐的代表。

華坪縣城 木曉雯 攝
2018年,云南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、綠色食品、健康生活目的地“三張牌”。如今,這三張牌張張落地有聲。
以水電為主的綠色能源產業,已躍至云南第一大支柱產業。云南省能源局副局長喬國新介紹,2019年,能源工業增加值占云南全省GDP的5.6%,預計到2025年全省綠色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200億元。
高質量推進“一縣一業”示范縣和特色縣創建;茶葉、蔬菜、水果等9個產業綜合產值增長16%……綠色食品牌生態質優,以鮮切花等為代表的高原特色農產品成為云南出口第一大項商品。
潘泉 攝
來七彩云南旅游、休閑、康養,不再停留在口號上,已成為生活新時尚。氣候宜人、生態良好的云南已被列為全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8個試點省份之一,國家心血管病、呼吸、中醫3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定址春城昆明,滇東北、曲靖、滇南、滇西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。
一個個千億級綠色產業落地生根、蓬勃發展,不僅使云南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突破,打破“一煙獨大”工業格局,更讓云南經濟發展換擋提速,走出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。
“這個叫‘九哥’,從猴群分出來后自己組建了‘家庭’。”在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里,年過六旬的余小德像介紹自己的親朋一樣對訪客說。護林員兼護猴員余小德是維西縣塔城鎮響古箐村民小組村民,他知曉這里每只猴子的特征和品性。
滇金絲猴主要分布在云南白馬雪山一帶,是和大熊貓齊名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。20世紀80年代前后,打獵和伐木等行為對滇金絲猴棲息地造成破壞。為拯救瀕危的滇金絲猴,國家建立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。保護區與有關方面合作,探索“社區共管”,保護的同時著力解決周邊居民的生存與發展問題。一批村民成了護林員兼護猴員。
龍勇誠 攝
云南結合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兩項任務高度疊加的特點,將生態護林員指標向“三區三州”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。截至目前,云南實際聘用生態護林員18.3萬名,帶動78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,實現了“一人護林、全家脫貧”。
“我們與猴子像鄰居、朋友一樣相處,才能達到人猴和諧。”余小德說,“不能像以前一樣,砍樹打獵破壞環境,最終受損的就是我們自己和子孫后代。”
據科研團隊估計,滇金絲猴數量目前超3000只。不只是滇金絲猴,云南境內的多類瀕危珍稀物種都得到了有效保護,種群逐步恢復。華蓋木、望天樹等珍稀植物也得到有效保護。
彭建生 攝
王衛斌介紹,云南出臺施行了我國首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性法規,建成“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”,全省90%的典型生態系統、85%的重要物種得以保護。
“人人都是受益者,人人也是行動者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彩云之南正從愿景變為現實。”王衛斌說。
文章出處:《瞭望》新聞周刊、云南發布
上一篇:擦亮“綠色云南”名片!